谈到周易的学习,自己还是有点体会的。以前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丢丢捡捡的学易,而后才遇到好书,有了明师曲炜的指点,同时加上自己长期的实践,着实长劲不少。当然自己也不敢说学好了周易,但对如何有效果的学习周易谈一下自己的体会,以对学易者一点启示。
其实周易的学习如同学习任何一门科学知识一样,第一需要有好的书,第二需要有老师指点,第三需要自己的悟性与实践。只有这样,才能比较快速的提高学易水平。
在各地辗转期间,炜香发现一些算命先生,仅仅看了师父曲炜的几本书之后,一两年自学并实践的时间里,水平却有了相当大的提高,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名算。因为知道炜香是曲炜弟子,每次遇到炜香时,如遇到公主一样的恭敬,让炜香着实感动。当然,象这样几年研究着几本易书来提高易学水平的易学人士真的不少。
因此,学好周易最基本要具备的是悟性与实践,同时也要有好书。在我建立华夏周易娱乐圈之后,自己在某段时间内曾去了解圈中的每一位朋友,发现,有不少易学朋友,算命的技术还是有相当的水准,但他们也没有跟任何人学过,只是在众多周易书中,识别出对自己最为有用的几本书,最后通过多少年自己的慢慢实践,终于有了自己的风格。这个过程虽漫长,但也是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而暂时不能从师的,并非他们不愿意向老师学习。这说明,自悟能力好的,会读书,能从水平杂乱不一的周易书中提取精华,这是学易必经之道。虽然没有老师指点,难免会因书中某些问题不能自解,会有迷惑,但书给自己带来的大启示,却仍是不可抹杀的。
然,不会学习的人,却总是盯着这本书上某个观点上有点问题,那本书中有些说法有待验证,于是弃之不读。最后总结一条结论,没有一个理论是对的,都有错误。这种人,每天的功夫花在挑这些书的毛病上,时时去感叹没有真正好的理论。这是弃之精华不顾,专去论其尚不理解或不认可的方面。就象吃西瓜一样,一看到西瓜中有黑瓜子,就说这瓜是黑的,不吃了。而真正会吃西瓜的人,看到的是美味爽口的红瓤,而将其黑瓜子吐出,留下来日后再作他用,等西瓜红瓤吃完后,这留下的本不用吃的瓜子,又被他们重新加工,成为脆口美味的瓜子,这时,只需吐出瓜子皮,又是一番美味可口的佳品。双重营养全被这种智者吸收了。这就是有悟性的人对待好书的态度,这样的人就比较容易学到真知。还有一种人,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太差,吸收消化能力太差,吃了西瓜后,营养他根本没有吸收,于是,就会认为这西瓜除了美味,没有一点实质功效。好的书,真的只对这样有悟性的人才起大的作用。
好书,悟性,实践在学易过程中的重要性固然重要,想真正在周易方面成就大器,还是需要明师的。俗语有言“好马还需伯乐”,还要有真正的良师、明师来指引才行。试问世间的名家高手,谁不是通过明师指点,然后历经磨砺而成大业的。孙悟空是天地间孕育的精灵,先天禀赋可谓足矣,还要漂洋过海去跑到菩提祖师那里历经寒暑,学艺七年,方成大器。细数目前易界的名人、大师、还有民间的高人,谁人无师?他们都是投明师、访高友,兼收师授精华而后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。即便如此,他们仍然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,还在孜孜不倦的学习、钻研。可见,有好的禀赋,还要有明师的指引,才能不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闭门造车,才会在易学水平与层次上有大的提高。 当然,不是你遇到良师就会让自己的易学水平有飞跃的,这个时候关键在于自身诚信与素质了。想必路过炜香此博的,较多都是为人师的,应该都明白,没有一个师父会将自己的真知爽快的授予不敬师长的无德之徒。因为德性太差,一旦让师感觉到,你的师门发展后路就自行断掉。对于一本好书,只要你有钱可以随便买到的,不管你有德无德,机会一样。然而,对于师的传授,既使你一样花钱学艺,但只能得到师之公授的一部分,得不到师的信任之徒,也只能得到这么一点。毕竟即便是父母对自己的几个亲生孩子,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,但真正传自己的家产伟业,面对同是自己亲生的众多孩子时,无一不首看孩子的德孝与担大业的能力。所以,得师之真传是需要德行的。
师,细指所从的老师、师父,也指一书之师,一篇文章之师。对于不少易友,也许他们真的没有缘分去从师,但,对于让他们收获甚大的一书之师,一文之师,他们可能终身感激,视其为师。固,在这易学界,谁能无师?
这也是自己学习周易的一些体会,当然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您还有什么好的方法,不妨在这里聊聊,让大家共同分享。
|